星期二, 6月 06, 2006

變革管理~~交大毛治國教授

在2006年的第一場演講中,高階經理人培訓班特別邀請到前中華電信董事長、目前在交大經管所任教的毛治國教授,談談有關組織變革管理的議題。毛教授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運輸管理博士,回國後積極投入交通部門,在產、官、學界中,皆有傑出的表現,並曾在董事長任內,幫助老舊國有企業──中華電信蛻變成嶄新的企業體,成效顯著,堪稱典範之一,現在就讓我們悉心體會變革管理之奧秘。

第一章:理論
1.企業組織生存演化發生過程-新企業
開宗明義,變革之定義在於「針對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問題,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及工具。」毛教授也特別舉出韓非子中的一段話「世易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作為佐證,並進一步說明如何發現「事異」。凡事都有因果關係,因緣合和,內因(組織狀態)為依據,外緣(市場機會)為條件,有了以上兩者,老企業就有了轉型的契機。
另一方面,差異化也是轉型的契機,它是競爭的基礎亦是合作的基礎,舉例來說,火災中,瞎子和瘸子都沒辦法自己逃生,但若兩者結合為一,互助共生,就有活生的機會,因此企業必須不斷強調調整組織的結構與功能,找到自己獨特的一面,並且學習與其他公司合作。
圖一是企業的生命週期,足以驗證此套變革的理論:
–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決定於企業在產業與市場生態系統中的價值
• 核心能力→競爭、合作利基→生態系統中之存在價值
– 企業必須不斷調整組織之結構與功能,以確保其於生態系統中之價值
• 核心利基→流程、內控→客服、通路…(財資、人資瓶頸) →組織發展階段論
圖一 企業生命週期
2. 企業組織生存演化的發生過程-老企業
老企業組織變革中最重要的課題是「再造以求生存」,根據毛教授的說法,組織老化,喪失競爭力,市場飽和、產品成熟是大部分企業最常面臨的問題,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成長力不足、獲利微薄。一代管理宗師彼得杜拉克曾預測,2010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5週年),全世界的人口結構將會產生重大調整,40歲以上的人達半數以上,市場也會跟著改變,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而這就是老組織萎縮的重要因素。

當競爭利基消失,利潤普遍化後,就必須有顛覆性再造,才能夠突破此一僵局,舉例來說,電信技術堪稱是20世紀最重要的研發,且大部份為聲音部分,然而到了21世紀,已經轉型成數據與語音並重,並且朝向多樣全面化的發展,科技也日新月異,甚至推出VoIP等服務,這就是一個很典型變革的例子。從圖二中,可以略知一二。
圖二 創新與再造

3.組織變革的基本議題
談完了前面兩個例子,毛教授繼續深入探討「何為變革?」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歸納起來大概可以分成三種:
組織為何需要變革(何時必須變革)?(Why and When?)
傑克威爾許在接掌奇異時,還是一個穩定成長的公司,但他及時做出變革,大規模檢討自己的部門,且在市場上位居前三名者才可留下,其餘一律淘汰或賣掉。這個做法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然而事實證明,他的確是個有遠見、洞察先知的人,提前解決奇異公司的難關,直到現在還是管理學上令人津津樂道的個案。
組織該變革成什麼樣子(變革目標的設定)?( What?)
毛教授在說明此部分時,特別提出IBM組織再造的例子,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聯想併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是件家喻戶曉的事。而這背後卻隱藏了變革的大道哩,IBM脫手自己較虧錢的部門,以換取完善的組織,甚至可以透過合作,再創兩家企業的巔峰,實為當務之急較好的解決方法。
組織變革該利用什麼策略,什麼步驟,來達成變革目標(實現目標的手段與方法)?( How?)
貓捉老鼠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有一次老鼠被逼到走投無路,手足無措時,突然想到一個好方法,若是可以把鈴鐺掛在貓的脖子上,以後就可以先聞風而逃了。不過問題在於,如何做呢?貓不會無緣無故讓老鼠掛鈴鐺,而背後需思考的策略就是最重要的部份了。

4.變革成效=決策力(知)X執行力(行)
接著,毛教授用簡單的方程式說明如何變革,古人說「知行合一」,驗證在今天的變革中,顯得更是貼切。知即為「決策力」,大意是設定目標、洞察機會、形成願景並且確立策略,行即為「執行力」,大意是達成目標,將現況轉變成目標狀態的方法與步驟。通常領導者的「知」和「行」就是組織變革是否會成功的關鍵,缺一不可。

用更實際的例子來說,組織變革就像是射弓箭,靶是願景也是我們設定轉型的目標,箭是策略亦為實現願景之具體訴求,而弓是整體的執行平台,並兼顧實現變革藍圖的具體步驟與方法,最後就是企業的射者──變革領導者,他必須要有精湛的組織變革操盤能力,才能夠順利達成使命,完成歷史性的一刻。

5.組織變革的基本模型
凡事有方法,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達成的,執行變革時必然會有阻力,有阻力才會有進步。毛教授舉用盧文(Kurt Lewin)的變革三部曲加以說明
圖三 變革三部曲
解凍(Unfreeze):化解阻力,打破組織慣性,營造有利變革的條件。套用孫子說的話「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勝者先洞悉情勢,製造有利條件後,才大膽出手,而敗者則是盲目出戰,在看情況決定下一步,自然失去許多獲勝的優勢。
變革 (Change):在成熟的條件下,執行變革計畫。古人說:「因勢利導、水到渠成。」只要解凍做的好,自然而然就會有向心力,萬眾一心,計畫推行起來也較為順利。
回凍 (Re-freeze):避免「人亡政息」五分鐘熱度,導致組織快速腐化質變、長期動盪,因此我們要建立許多規範,例如: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內化 (Internalization)和常態化,毛教授提到,變革不能只有個案,而應該要深耕,等到大家都可以接受此一模式時,才算真正成功。
6.變革管理動能的激發
在第五節中,我們提到了三個步驟,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凍,所謂「組織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當領導團隊思考出好的方法及方向,並著手推動變革時,接著就要考量是否能讓員工接受。毛教授舉出一個方程式「變革動能=求變動機(motivation)X行變能力(ability)」說明解凍能力,大多數的人擁有保守心態,只要環境還可接受,就不想隨意求新求變,這往往是失敗的前兆,而領導者應該掌握此人性,並從中出發,尋找最合適的相處模式,敦促改革的前進。

變革動能追本溯源可分成動機和能力,但在繼續細分下去,又可悟出更多大道理。求變動機=對現況不滿程度X對未來遠景的期待X行動方案具體程度X變革後的預期滿意度,而行變能力=必要的知能X可動員的資源,毛教授以自身為例,自己曾經換過很多職業,但卻改變不了它的專業「決策」和「變革」。年輕時期對現況常常不滿,雖然無法改變,倒也給他了危機意識──要找到自己的專業,並立即採取行動,鼓勵自己「有志者事竟成」,每改變一次就有成績,最終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以上六點為毛教授第一章節演講大綱,最後他特別利用圖四總結全文。
               圖四 執行步驟

第二章:案例
談完變革管理的理論後,毛教授接著以他豐富的閱歷來加深大家的印象,就擔任中華電信董事長任內發生的例子加以說明。中華電信是一個組織龐大的老企業,民國八十五年從電信總局分家改組而立,總共約有35000位員工,為一總和「固網、行動、數據」的電信業者。然而,在民國八十九年時,政府推動民營化政策,在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終在8月16日爆發三千人示威大遊行,危機一觸即發。

根據前面的變革三部曲,領導者首先必須試著了解遊行背後的因素,掌握全局並把握重點,擁有贏家思維而不是未戰先敗。毛教授總結如下:
問題診斷1:自由化— 信心危機
– 固網市場即將開放 — 中華電信競爭力?營收下降?獲利力劇降?將再重蹈行動市場開放時的覆轍?
– 行動市場淪為第二名(2000年5月) — 還會繼續沈淪?
– 中華電信在全面開放的市場中,它的競爭力在哪裡?
問題診斷2:民營化— 生涯危機
– 平均工作了20年以上的職場,熟習的制度16個月之後即將全盤不適用,新制度尚無蹤影(當時民營化時點訂為2001年底)。
– 如中華電信喪失競爭力,將來會否減薪?會否裁員?

除了這兩個可能問題外,還有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
1.公司IPO,股價定價爭議。
2.業務無競爭力,是否應該分家。
3.人心惶惶,資深想退休,年輕想轉業。
綜合以上幾點,工會發動街頭抗爭,要求保障自身權益,並且達到不裁員、不減薪的訴求,而毛教授當時也出面接受陳情書,希望可以安撫大家的情緒。

看到問題後,接著要讓員工有改革的動力,並且將理論付諸實際,毛教授選擇循序漸進,一一解決,當時的工會會長十分著急,三不五時就拜訪董事長室,甚至還直接在門口等他上班,可見問題之急迫。「欲速則不達」他深刻了解這個道理,認為中華電信必須揚湯止沸、釜底抽薪,先試著從核心想法推導,慢慢散播出去,民國八十九年聖誕節前夕,他特別發了一封長約14、15頁的佳節電子賀卡給每一位員工,說明自己的經營理念,以及捍衛員工權益的決心。

他在信中強調,中華電信是沉睡的巨龍,即將要甦醒,而公司存在的理由就是「創造價值」,創造員工價值、顧客價值、投資人價值,並以此作為新企業文化的核心,此外他也強調兩個新名詞「自由化」和「民營化」。獨占時代,中華電信無可取代,但自由化後,中華電信可以被取代,它如果要倒,人家會讓它倒,因此每位員工必須重新證明中華電信存在的理由和正當性。民營化後,員工的權益必須用創造顧客與市場的方式去保障,為了完成中華電信的永續經營,必須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這些內容皆用圖五清楚表示如下:
圖五:企業價值三角鏈
中華電信在此部分選擇變革的策略,為以下幾個大方向
• 針對自由化
– 重新定義企業三大業務:固網、行動、數據
– 提出「守固網、扳行動、攻數據」基本策略
• 固網的國際與長途費率,一次降足40%
• 設定扳回行動市場龍頭目標
• 設定寬頻成長每年100萬門目標
• 針對民營化
– 規劃民營化後的人事制度架構,並積極全面溝通
• 針對組織
– 親自認養公司行銷業務,以行銷策略的改變帶動組織變革
– 改組成立:行銷體系、企業客戶體系、行動單一業務分公司
– 分公司重新定位:區分公司為全方位通路、專業分公司為產品線
– 確立行銷導向文化:全員行銷、「行銷為前導、技術為後盾」、推動策略規劃
– 落實創造價值理念:以服務創造營收、發揮生產力、創造利潤

以上為毛教授的治理思維,其中著重在「簡單」,並且清楚的向員工傳達公司的政策。例如:在守固網這一塊,降價策略有分走樓梯和坐電梯兩種,走樓梯代表自身為價格追隨者,坐電梯則代表自己為價格領導者,對手通常較難應對,最後他選擇坐電梯,一次降足40%,瞬間增加了好多業績,令其他業者措手不及。

在「板行動」的部份,他推出了「全員行銷」策略,其決策關鍵點在於中華電信龐大的員工,心想若每個人都賣出去五台,那三萬五千人豈不就賣出十七萬五千台,就是這一個簡單的信念,頓時改變了整個手機市場,再度重登第一名的寶座。當時負責代理手機的摩托羅拉也被嚇到,最後趕工不及,調了其他國家的工廠貨源,才順利交單。而原先訂三個月十五萬支的目標,頓時多了五倍,總數達到了八十萬支。

這次的成功,不僅鼓舞了中華電信的士氣,還激發出大家的潛力,漸漸越來越多員工發現自己是行銷高手,活動和手法也日新月異,充滿無限創意,毛董事長說電信行銷的竅門在於「湊熱鬧」,員工也學到了這個精髓,例如:有一次大甲媽祖繞境,其員工特別在遊行隊伍後面提供各式各樣的手機充電器,並趁機私下推銷,不僅有了面子也有裡子,當天結束後業績又增加了好幾倍。毛教授還特別發表了一個有趣的談話「中華電信是一隻恐龍,尾巴被砍斷後,可能三天後才會發現,但是一旦跳起舞來,就會驚天動地。」果然,驚嚇了整個台灣市場。

最後在攻數據的部份,他推出數據專案,並發動全面學習,大部分員工在耳濡目染下,開始學習接觸新的電腦技術,以提供客戶更貼切的服務,解決那些因為電腦不熟悉而造成的問題。一開始,少部分較資深的員工還是難以接受,但久而久之,不得不強迫自己努力學習,整體的素質也都提升了。從此以後,ADSL銷售量持續成長,可以從圖六中看出端狔。
圖六 中華電信ADSL成長趨勢圖





第三章:討論
談完了以上兩個章節,最後是總結的部份,毛教授特別針對幾個大方向和與會者討論,並且提出精闢的見解。

1.任何組織都有先天的內在驅動力量
小的時候,我們上過自然課,其中有一段談到鐵塊磁化:鐵塊內的每一鐵原子都有磁性(數量>1020),但因它們方向是雜亂的,所以磁力的向量和為零,整體沒有磁性。慢慢地,一定數量的鐵原子開始朝同一方向看齊,產生一定規模的核心磁場,這些磁場感應鄰近的鐵原子,一起調整方向加入核心磁場的陣容,強化核心磁場的磁力,啟動磁化過程的連鎖反應,最後鐵塊瞬間變成大磁鐵。

這是一個很生動的例子,但回到現實面亦是如此,每一組織成員都有內在驅動力可被激發,領導者必須洞悉局勢,並且善用這股無形力量,使「上下同欲」。達到此目標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聖誕賀卡、慶功宴、加薪,或是口頭鼓勵,都非常不錯,潛移默化下,大家向心力就形成了。換一個主題探討,以上例子也是領導力的表現,「上君用人之智、中君用人之力、下君盡己之能。」所謂領導力的真諦就是當組織的系統群龍無首時,發揮核心磁場作用,指引方向,並運用眾人的智慧,各司其職,如此一來,團隊合作的效率大增,自然可以達到願景及目標。

2.變革不是作用力的運用,只是順應形勢
這個主題是今天演講的結論,也是最關鍵的部份。總的來說,變革的原則就是「理在事中,因事之理、順勢而為、不勞而成」,凡是不能強求,即使知道最後的結果,還是必須循序漸進、隨機應變,慢慢找到最適合的模式,才開始推動變革,當變革成功後,甚至他人還不會發現這其中的過程,這才是變革力的最高境界。

為了讓聽者印象更深刻,毛教授又提出了變革四箴言:
對於可以改變的事,要有改變它們的勇氣。
對於不能改變的事,要有容忍它們的雅量。
對於可變和不可變的事,要有分辨的智慧。
對於一時不能改變但應該改變的事,要有等待它的耐心,以及催化它成為可變的策略。

3.組織變革指南
革形易、革心難:組織文化的改變才是真正的組織變革。
領導者要有眼界、要有公信力、要有擔當:了解全局、把握重點、洞察趨勢。
能捨才能得:用批判性眼光來檢視問題,避免「成功為失敗之本」。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用自組織作用力,使組織變革宛如自然演變(作用力 vs. 順應形勢)。
要有贏家志氣:面對逆境的智慧與毅力,從不利中找到轉機,並且為成功找方法或為失敗找藉口。
多管齊下的對策:運用「君臣佐使」配套原則,單一措施難免有後遺症,中醫上也有說提到「單味不成方」,病人不能同時吃一種藥,而應該多吃幾種中和。
返璞歸真、目標管理:把握最重要的底線來檢驗成果,而這個底線就是自己要做到的事情。毛教授舉例說明,當年金們總司令已有預感會發生八二三砲戰,因此下令各連完成自己的碉堡,驗收時自己躲進去,任憑砲彈攻擊,和碉堡共存亡,結果每個人無不盡力準備,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先為「堡」捐軀了,當然最後國軍獲得勝利,這種管理模式絕對佔了很大的功勞。

總結以上幾點,相信讀者已經可以掌握變革之精髓,最後毛教授用一個簡單的故事結尾,「管理者要像化學家,而不要像數學家。」化學家在計算時通常忽略掉很小的數字,只要比例大致正確即可,而數學家卻要算的很仔細,深怕哪裡會產生一點點小差錯。管理人也是一樣,我們不應該太過強調如皮毛般的小細節,而應該用闊達的胸襟和視野來面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只要目標正確,那惱人的雜事就處之泰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