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06, 2006

處處是管理~~聯華電子副董事長宣明智學長

「處處是管理,時時是學習」,開宗明義的破題,果然有畫龍點睛之效,也顯示出宣明智學長在管理領域豐富的經驗以及交大人特有的情懷。這次主辦單位──第三屆交大高階經理人培訓班很榮幸邀請到宣學長,在2005年的最後一個月,讓我們用心聆聽管理大師的分享。

管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管理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時候選玩伴,首選就是鄰居較熟的小孩;
讀書的時候,我們必須分配時間以完成不同的事情;工作的時候,面對上級的壓力,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這些都是管理。宣學長首先以自身為例,在交大求學的時候,他參加很多課外活動,以至於常常到了考試才臨時報佛腳,發現讀不完後趕緊求助於同學,但這裡也有訣竅,他將考科均分給三個人,每個人請教三分之一,同時切記不可以超越他們,這個做法看似簡單,卻是管理界很高的哲學──掌握對方的心,設身處地,才有下次合作的機會。

還有一次,宣學長的姪子從美國回來求學,剛開始沒辦法適應台灣的求學環境,導致他悶悶不樂,功課也直直落,宣學長偶然知道此事後,便轉而幫助他,了解問題的關鍵點後,鼓勵他抓對讀書方向,從歷屆考題中慢慢發現其中的邏輯,再利用模擬試題練習,最後也順利考上不錯的高中,這個例子,也點出管理的第二種哲學──遇到問題就要面對它,進而思考解決之道。

以上的例子對我們而言是很平常的事,但處處是學習,每個人周遭都有管理的藝術,有句話說「忙,但不能茫!」我們是否了解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了解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否了解上司、同學和夥伴的關係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沒有很精確的答案,重要的是,跳脫侷限的框架,選對方向、累積實力和建立人脈。然而,面對這些問題,有的人卻選擇抱怨,若自己對生活很不滿時,別人又怎麼敢接受你呢?這絕對不是好的解決之道。

第一章:管理的風格
從這開始,宣學長進入今天演講的主題,首先他以一個可愛的例子說明,有個天真的小孩常常覺得爸爸十分忙碌,沒有辦法陪在他的身邊,有一次,爸爸回家時,小孩就問了一個問題:「爸爸,你一小時賺多少錢?」他想了想,隨口說出「一千元!」小孩又問:「爸爸,那你可以給我五百元嗎?」他實在摸不著頭緒,正巧剛下班回來略顯疲態,沒有思考太久便答應了。此時,小孩興沖沖的回到房間,拿出自己的撲滿,又對爸爸說:「我有五百元,加上你給我的錢,我可以買你一小時的時間嗎?」此時爸爸恍然大悟,心中不禁留下感慨的淚水。我們既然可以在公司做好自身管理那是不是也可以做好家庭時間管理呢?

第二個例子是諸葛孔明,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歷史上極具知名度的偉人之一,但在管理學上,卻是一個不好的例子,「管理就是透過別人來完成工作」,若一味將全部事情攬在身上,最後結果可能就是累壞自身。接著他舉出企業界的例子,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就是一個典型軍事化管理的代表,平時嚴格,講求效率,但卻非常照顧員工日常生活,讓他們溫衣足食,而金士頓就像是烏扥邦班的理想公司,員工自我管理,自給自足。兩者方式雖然大異其趣,但各有利弊,也是管理學界常用的題材之一。

宣學長又以聯電公司為例,第一任董事長方賢齊先生「不居功,把榮耀歸給他人」正是優良表率。有一次,聯電發生火災,燒毀很多重要的廠房,造成不少損失,此時,發生了三種狀況,第一位前來探望的人立即破口大罵,直說管理疏失,氣呼呼的就離開了。第二位較有禮貌,看到這種情形,說了自己的故事,原來他以前也曾是倉庫管理員,曾發生失火後卻找不到鑰匙開門,只好忍痛看其付之一炬,說完拍拍聯電員工,離開現場。第三位看到這種情況,立即宣佈犒賞滅火有功人員,而他就是方賢齊董事長。

以上提出很多不同的管理風格,但他們大多也是成功者,此時宣學長為此一章節下了一個結論,無論風格,成功的企業家大多有以下幾點特性:
l 有遠見,對公司的未來充滿想像力。
l 勇於創新,對自我、客戶及員工許諾未來。
l 了解技術,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
l 能充分掌控組織團隊運作的節奏。
l 能力強又勤快,樂於為公司及工作付出。
l 具個人魅力,能讓大家分享成功及獲利。

第二章:情緒管理
風趣的宣學長,不改演講的本色,一開始還是舉出了一個可愛的例子,有一天,年輕媽媽帶著小孩到百貨公司購物,在挑衣服的同時,將嬰兒車放在旁邊,然而小寶寶卻不小心翻倒奶瓶,弄髒了地板,此時媽媽見狀立即臭罵了小孩一頓,轉頭帶他離開。另一例子是小時候的故事,通常在家裡打破杯子時,馬上就會聽到一陣臭罵聲,如果沒有聽到,可能就是媽媽自己弄破了。這些都是錯誤的方式,雖然發洩了自己的情緒,掩飾了這個過失,但卻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其實應該思考的可能是母親本身。

情緒管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試著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更開闊的天空,對宣學長而言,最常抒發情緒的方法就是慢跑,跑完後想想也就沒事了。他年輕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改變他一生的事情,年少的他畢業後和朋友投資了一間聖誕用品加工公司,銷售不錯,小有積蓄,然而卻受到惡人嫉妒,慘遭詐騙集團倒帳,血本無歸,這個突然讓他一夕瞬變,一貧如洗,不過回家後還是倒頭就睡,他的妻子難過了一晚未闔眼,天亮後問他:「你怎麼還可以睡的那麼熟?」學長說:「要是連睡覺都不行,那我還有什麼呢?」醒來後面對事實,花了好幾年才平息了這一插曲,但也因緣際會開始了另外一條聯電之路。

最後,在這章節宣學長也特別提到道歉的藝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但也確實頗有涵義。其實,道歉並非承認自己犯錯,若因為一時誤會破壞組織和諧,這才是真正的錯誤,若雙方可以就這個理由道歉,各退一步,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因此,情緒管理堪稱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亦或藝術,實不為過。

第三章:培養抗壓力
第三節開始,宣學長又提出了一個例子,有一位高爾夫球選手一心期待自己能夠有好的表現,無奈卻只能在小小的學校教球,一天他巧遇了一位企業家,氣味相投因此聊了起來,企業家問:「看你身手不凡,你有什麼抱負嗎?」選手說:「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全國頂尖。」企業家又說:「既然如此,與其在這和較差的人打球,不如到我的私人球場吧!那裡高手雲集,切磋切磋想必會大有進步。」選手二話不說也就答應了。

到了球場後,企業家首先來了簡單的考驗,在球洞前,他們倆個打了一個賭,企業家拿出一萬元,對選手說:「這麼短的距離,只要你進了,我就把錢給你。」當然,選手輕鬆就進洞了。企業家又說:「這次十萬元,只要你進了,我還是把錢給你。」此時選手猶豫了一下,東看西看又測量了地形,最後大手一揮,又進洞了。企業家再說:「此時我跟你賭一億,如果你進了,錢還是都給你,但萬一沒進,你可要全數陪給我。」選手開始緊張了起來,額頭冒出斗大的汗水,全身開始發抖,最後企業家說:「你不用打了,不會進的,要能夠成為一流選手,就請您先克服壓力吧!」

壓力如影隨形,它就充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人參加世界大賽而能夠處之泰然,而成功者往往就贏在抗壓點上,唯有絕佳的抗壓性,才能夠展現出完美的實力,顯現出平日練習的成果,然而如何解決壓力,宣學長提出了一個方法,就是強迫自己處在壓力狀態下,不斷要求自己、調適身心慢慢地適應它,久而久之,這一切也就變得十分自然了。

第四章:凡事有方法
一、找出問題的關鍵點
在處理任何事情時,若能夠找對方法,一定可以省下不少功夫。宣學長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以前公司常常出差,行李箱上雖有密碼鎖,但最遭的情況是忘記密碼,有一次同行者發生這件事情,一直沒辦法開啟,最後只好從零試到九九九,學長見狀,先了解他的習慣模式,猜出可能的數字後,固定一數慢慢測試,最後很輕鬆就解決了問題。

第二個例子提到色盲檢查方法,乍聽之下感覺很投機,但卻也是一個處理事情的妙方,通常一塊色板有三種顏色,猜對的機率為三分之一,色盲的人反覆測試多次後,掌握了訣竅,最後換到別的地方測試時,就可以依序猜出出現的順序。接著,學長提到拜訪客戶的觀察重點,只要看接待人員、生產線的員工和廁所這三個地方,就可以大致了解這間公司。這些都是有有效管理的例子,若我們能夠掌握這些方法,對於各種問題,自然也就容易解決了。

二、學習如何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一個藝術,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若要讓別人接受你的想法就需要較高的說話技巧和智慧,不過這些當然也有方法。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認為對的,講出來別人就得聽,這往往只是把問題丟給別人,而應該是思考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並且滿足它的需求。宣學長在此又舉出了一個聯電例子,在1982年時,工廠普遍都是三班三輪制,大部份的人不喜歡大夜班,所以夜班的良率總是很低,慢慢失去了競爭力,此時公司高層面對此問題做出了決策,希望將三班三輪制改成四班兩輪制,也就是將公司的員工分成A、B、C、D四個班,每兩班工作兩天,休息兩天,如此一來交班只要一次,又有較充足的時間休息,一舉兩得。

這個方法看似不錯,但對於一間擁有幾萬員工的公司,實行起來並沒有如此簡單,考量到萬一引起民怨產生反彈,後果可能不堪設想,此時宣學長選擇使用較好的溝通,先對某一單位實行,反應不錯後才慢慢擴展到其他部門,自然而然獲得廣泛認同,不過分成兩班後,很多人不願去夜班,最後選擇提高夜班的薪水,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善用時間和資源
「團結力量大」有時候與他人合作反而助於自身的發展,有一天TOSHIBA派人到台灣向聯電做簡報,內容十分精采,結束後,宣學長問這位日本代表:「你們為何願意大老遠跑來台灣向我們說明呢?」他回答說:「來台灣之前,我也到過很多不同的國家,雖然不見得每間公司都有給很多回應,但是片段蒐集起來,也就是完整的資訊了!」這種看似泰然的想法,確實掌握了最先進的新知,為公司創造了極大的效益。

撇開大型企業,宣學長又提到了一個計程車司機的例子,這個司機很怪,平常十分樂意載送客人,卻不願意讓客人放行李在後面車箱中,和他交談後發現,原來後箱放的是擺地攤要用的商品,每當開車累時,就停下車賣起地攤貨來,如此一來,生活也就不在如此枯燥乏味,而都變成一種休閒,他們有效的利用空間,並用空間換取時間,達到雙贏,不僅可以更有效率,也提升了服務品質。

第五章:職場新人十問
在此部份宣學長轉而提到跟聽者息息相關的部份,針對職場上常發生得問題,給予建議及方向。
1.工作上你該對誰負責?
2.老板要求的是什麼?他希望你產生何種貢獻?
3.需那些技能才能達到老闆的要求?
4.如何學習這些技能?
5.誰可以協助你完成工作?
6.你和這些人的關係如何?有無默契及共識?
7.你期待從他們得到什麼樣的協助?你是否也在協助他們?
8.你如何評估自己的表現?能否找出改善的方向及方法?
9.除了現有工作外,還有那些你可以貢獻的?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
10.你能夠和主管討論上述問題嗎? 還是遇到主管只能躲得遠遠的?

宣學長請大家回去思考以上這些問題,由於在場的聽眾大多是高階經理人,他只就職稱這個現象和大家討論。在企業中,大多數人跳槽的理由是高薪和響亮的職稱,但這並不是唯一,也不是絕對,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樂趣和環境,以前有一條獵狗,十分聰明也很賣力,看到獵物總是衝第一,績效很高也獲得了狗王之稱,然而最後卻漸漸喪志,連跑都不想跑了,理由何在?原來他之前的努力只希望換來主人得讚賞及吸引眾人的眼光,反思當下的我們,工作的目的是什麼?若只是為了名聲,最後可能就會漸漸失去人生的目標和方向,終而老去。

第六章: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有一句英文的諺語說:「There is no short cut to success.」成功沒有捷徑,但它卻有步驟,在此宣學長以過去的經驗,提出了六個步驟和大家分享。
第一步:要先選擇好的行業
常言道「行行出狀元」,雖然如此,但新鮮人在選擇職業時,還是應該選擇
有未來性、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只要能夠掌握這個趨勢,乘風而行,將可大幅提升成功的機會。

第二步:要選擇好的公司
好的公司、好的環境勝過優越的薪水,宣學長認為,做事情眼光要放遠,
公司若有好的願景和目標,並且了解自己市場上的定位,未來發展無限,第二個考量點是傑出的領導團隊,上行下效,進而培養強烈的向心力,讓團隊中的每位成員樂在工作,快樂學習成長。最後,好的公司要肯培育新的人才,透過員工訓練,配股分紅,促進公司競爭力,畢竟人才是最寶貴的。

第三步:選擇有興趣、自己能夠發揮潛力的工作
有興趣可以全力以赴,不以工作的艱辛、挑戰當藉口,音樂家、美術家就
是很典型的例子,有些人窮困潦倒,終其一生也只為了追求美的哲學,因為那是他的興趣、他的所愛。另一方面,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工作才會有動力,當自己的表現比別人傑出時,不僅會更有信心,也較容易受到上司的賞識,如魚得水。

第四步:在大公司內脫穎而出
大公司就如同一個小型的社會,人才擠擠,各有專精,若能夠晉升到高級幹部,代表自身有一定的實力,也獲得其他人的肯定,將來的發展將會更好,不過相對來說,競爭者也多,凡事都有正反兩面,眼前的挑戰將會更多,因此進入大公司前,就請先打穩自己基礎吧!

第五步:繼續往上成為公司高層
俗語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往上走,看得更遠,心胸也更寬闊,這是很多人的目標,也有可能是有些人人生的意義,然而爬得越高,肩上的擔子也越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參與豐厚的分紅,領導公司不斷創新成長,當大家對你有信心時,在公司的影響力也就越大,越容易成功。

第六步:如果晉升的機會不大
通往山頂的路有很多條,即使路程長短不一,崎嶇或平順,每一條的目的地還是一樣的。有時候,退一步反而會海闊天空,萬一發現自己的晉升機會不大時,切記莫留念,可以考慮自我創業、加入創業團隊、小型公司,以取得較高的職掌,積極表現並貢獻所學

簡單提完六個成功的步驟後,宣學長舉出更另外一種反思。所謂彼得定律是指力量有限但智慧無限,換句話說,臂力能舉百斤,但智力能舉數千斤。越高位者不需要更多的勤勞,但要有更多的智慧,不要陷入老舊的思考模式,現代人大多提倡創新思考,也是希望能夠透過智慧的力量完成更多的事情。他也提出創新的方法──「三好一公道」,好奇、好問、好事,接著判斷此創新是否公道及符合經濟效益。

成功者還有另外一個秘訣,就是積極的心態,宣學長提出阿德和阿俊的故事,阿德在一間雜貨店打工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平時做事盡心盡力,為主人付出很多,穩定收入,也可溫飽,然而最近新來了一位員工阿俊,備受老闆寵愛,慢慢地阿德失去自己存在的價值,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氣沖沖地去問老闆,老闆二話不說,找了兩位過來,給予新的任務,老闆請他們到市場上調查西瓜一斤的價錢,於是兩人就立即離開了。
過了一會,阿德馬上就回來報告「一斤十元」,然而阿俊卻過了好久才回來,回來時已經將全部資訊整理好了,包括不同西瓜的產地、價格,送貨時間,及商家名聲。老闆此時淡淡地對阿德說了一句話:「你看到結果了嗎?請你在多加努力吧!」這個故事看似平常,但背後卻有很深的寓意,每個工作都有表現和改進的空間,只要用心就會有所成就。

第七章:培養人才的責任是自己
從小到大,我們就被教育說,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因此要好好栽培,然而宣學長說培養人才的責任是自己,不是學校或公司。俗語說:「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心肯學,任何事情還是都能辦到的。態度積極後就要發掘自我,探討自己的興趣和天賦,試著在工作中培養興趣、在過程中肯定自己,便能邁向一條康莊大道。

不過,宣學長也提醒大家,有的時候實力比興趣還重要,他八歲時開始打籃球,無奈自己身高不如人,只好奮發向上,上了大學後,很多同學研發設計能力比他好,最後只好轉到他自己比較擅長的行銷領域,這些是學長自身的實例,雖然都沒辦法完成當初的心願,倒也有不錯的表現和成果。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人不要被自己的科系限制住,只要努力去做,前途依然會十分美好的。

最後談到求職經驗,畢業後大多數人面對的是就業,雖說初生之犢不怕虎,但也應該要有好的準備,而不是一位亂槍打鳥,了解自己所長以及企業的需求,在職場中才會無往不利,求職就像是行銷,只是現在的產品是自己,懂得行銷自己,才能夠掌握顧客(企業)的心,因此在面對職場百態時,適當的包裝自己,只要秉持不吹噓的原則,就算花俏一點倒也無妨。

總結
人生處處是管理,管理並非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但卻是個很重要的工具,呼應開頭的破題,每個人從小到大都面臨了很多管理,它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的周遭,只是我們沒有去定義它罷了,懂得管理的人,永遠可以找出較佳的方法,並且利用不同的方法,輕鬆愉快的處理每一件事。最後,宣學長勉勵各位學員,希望藉由今天這場演講,分享管理的哲學,若能夠學有心得,相信每個人必能夠用更貼切、適當的方法和更寬廣的態度來在面對未來一切事情的。<全文完>